中国航天步入规模发展快车道
来源:经济日报发表时间:2024-04-28 10:09:40浏览量:4338
这几天,航天的好消息接踵而来:第九个“中国航天日”如期而至,开幕式上宣布国际月球科研站再添3个新成员;“80后”神十八乘组亮相,与神十七乘组太空会师,预告将实施中国首个“太空养鱼”任务。
回顾中国航天日的历史由来,追求卓越的高远理想已写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奋斗基因。
1970年4月24日,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,在宇宙中播放歌曲《东方红》。2016年,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“中国航天日”。多年来,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推进,将一个个古老的华夏神话写入深邃的神秘星空。“北斗”指路,“鹊桥”通信,“嫦娥”探月,“天问”探火,“羲和”逐日,“神舟”往返,“天宫”建成……一个个沟通古与今、唱响诗与歌的名字里,诉说着中国人的高远志向与不懈追求。闪耀在宇宙深处的中国红,见证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。
细数中国航天项目的高光时刻,脚踏实地的自主创新一次又一次让航天界的梦想成真。
古人创造了神话传说,今人创造了现实的神话。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,“天问一号”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,中国空间站成为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“天宫”。就连中国农民开农机种玉米,也用上了北斗导航卫星给玉米调“行距”。
展望未来,更多宏大的计划,又意味着更多神话将被浓墨重彩地书写成真。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于2023年经批准启动实施,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。中国联合多国共同建设的国际月球科研站,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,以月球南极为核心,建成功能基本齐备、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。
如今,三大因素让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。
创新动能澎湃。北斗系统加速融入电力、自然资源、农业、通信、交通等行业,催生了很多充满想象力的应用方式,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由2013年的104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007亿元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,推动航天产业跨越式发展,并辐射带动原材料、微电子、机械制造、化工、冶金、纺织、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。
政府引导支持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首次将商业航天写入其中,提出将其打造为“新增长引擎”。北京、上海、郑州、武汉等多个城市都积极谋划,支持商业航天发展。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落地武汉,总额达631.25亿元的18个重大投资项目在主场活动中签约。
企业积极参与。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——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还在建设中,但多家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已在排队等待发射。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,2017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%以上,预计今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2.34万亿元。
当前,我国商业航天正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。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,必将实现航天的降本增效,让追星揽月的高科技成果步入寻常百姓家。
免责声明: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联系删除。
免责声明: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。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,不代表赞同其立场。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我们尊重原创版权,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。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。